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分类 成语分类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是谁-挟天子以令诸侯

tamoadmin 2024-10-21 人已围观

简介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成语。成语: 挟天子以令诸侯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解释: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举例造句: 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是谁-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成语。

成语: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举例造句: 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

拼音代码: xtzh

近义词: 挟天子以令天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政治要挟

故事: 东汉末年,汉室日益衰弱,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并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对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联合东吴抵制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已传了上千年。它主要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是挟持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

1、挟制皇帝

在古代,皇帝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挟”字,表示对皇帝的控制、威胁。通过掌握皇帝的命运,利用其名义发布命令,以达到对其他人的控制、约束。

2、号令诸侯

号令诸侯的“令”字指的是命令、号令,表示用皇帝的名义去指挥、号令其他诸侯。诸侯是古代封建制度下对地方领主的称呼,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利用皇帝的名义去号令这些领主,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3、政治策略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政治策略。通过控制皇帝,可以掌握其发布的命令和决策,以此来影响或控制其他诸侯的行动,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这种策略在历史上经常被运用,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曹操就采用了这一策略,通过控制汉献帝,实现了对其他诸侯的控制和统一。

在文学领域的应用

1、文学主题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经常被用作文学创作的主题。通过描绘这一事件的过程和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2、人物塑造

在文学作品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主要人物,皇帝、诸侯、谋士,经常被塑造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3、历史启示

通过文学手法,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历史事件可以得到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品可以探讨权力、政治、道德主题,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引发了关于权力、忠诚和道德的深入思考。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说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梗概: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原文:「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

诸葛亮《隆中对》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表示什么意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读音是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就是把皇上挟持在自己身边依靠皇上的势力来命令其他人说白了这样的皇上就是傀儡真正发号施令的是挟持他的人东汉末年曹操平定黄巾之乱时就这么干过,从而为今后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说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诸葛亮《隆中对》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个干这事的是齐桓公,挟的是周天子。这是公认的。至于曹操,他的确干过这种事。不过那是当时他的反对派的说法。 他自己的说法是“迎天子而治天下”,不是“令诸侯”。但这事他确实干了。至于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张仪剧照

谁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张仪曾向秦惠王也就是杀了商鞅的那位提建议,要他第一步联合魏国和楚国,三国分头并进,进攻东周的国都洛阳,诛杀周天子,第二步再收拾魏国和楚国,这样一来,秦国就可以拥立新的周天子作为傀儡,从而“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但秦朝的另一位重臣司马错反对,他认为挟持周天子会招来恶名,让秦国在诸侯中广泛树敌,反而不利于秦国,结果秦惠王没有采纳张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引语见《史记》张仪列传)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袁绍官拜右将军,这年冬天,汉献帝被李傕等追击到了曹阳,沮授就劝袁绍去迎接汉献帝,把他接到自己的大本营邺都,“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沮授清晰地看到了抢占汉献帝的政治利益,并明确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并荀彧还要早一年,可惜的是,当初拥立汉献帝,袁绍就不满意,又加之郭图等谋士认为迎接汉献帝以后会被掣肘,故而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失去了一次好机会。

荀彧"奉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成语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读音

西安étiānzǐyǐlìngzhūhóu

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举例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句的原文应该是:“狭天子以令诸侯”

意思是: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再用来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1、读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2、引证:

《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三国志-武帝传》:“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

《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

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3、语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现多含贬义

4、字义:

1、挟:挟辅;

2、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3、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

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