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分享 成语分享

岁暮归南山-岁暮归南山是几年级的语文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孟浩然落第写《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代表诗人。诗擅长五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岁暮归南山》是诗人孟浩然的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有一次,诗人、尚书右丞王维派人去请诗友孟浩然到家里谈诗。孟浩然对来人说:“请转告相爷,我考试不中,心情不好,改日再去拜访。”来人走后,孟浩然长叹一声,倒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四十岁的孟浩然已经很

岁暮归南山-岁暮归南山是几年级的语文

孟浩然落第写《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代表诗人。诗擅长五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岁暮归南山》是诗人孟浩然的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有一次,诗人、尚书右丞王维派人去请诗友孟浩然到家里谈诗。孟浩然对来人说:“请转告相爷,我考试不中,心情不好,改日再去拜访。”来人走后,孟浩然长叹一声,倒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四十岁的孟浩然已经很有一些诗名了,可是却考不上进士,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觉得自己的才学还不够,又觉得皇上并不识才,再想想朋友们也没有尽力推荐自己。

唉!头发都快白啦,还没有考上一官半职,一切都是空虚的,静静的夜是那么空虚,前途是那么空虚!一觉醒来,天已快黑了。孟浩然抓起笔,有感而发,飞快地写出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其中有两句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诗句充满委屈不满的情感。第二天,孟浩然去向王维告别。王维见他来访,十分高兴:“昨天请你不来,今天不请自到。哈哈,心情好了吗?”

孟浩然苦笑了一下,便跟着王维进了书房,两人谈起各自新写的诗作。这时,家仆来报:“皇上驾到。”

孟浩然吓得不知所措,连忙钻到王维休息的小床底下躲起来。唐明皇一脚跨进屋里,已经察觉这有趣的事儿,便对王维说:“你请了哪位客人呀?出来见见吧。”

孟浩然只好狼狈地爬出来,唐明皇笑着说:“王右丞的朋友一定会作诗,我想听听好诗。”

孟浩然心一横,就把昨夜吟的那首满腹委屈的诗念了一遍。唐明皇听罢,把脸一沉,说:“什么‘不才明主弃’,你自己考不中,还说我抛弃你,真是岂有此理!”

孟浩然终于一生不得志。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试落第,颇有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感慨。“不才明王弃”实际上是一种牢骚,只是说得比较委婉,把被抛弃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不才。“多病故人疏”则多用来感叹人们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岁暮归南山》 的主题是什么啊?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诗鉴赏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修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负诗名。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心绪极端复杂。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便发作,只能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

“北阙休上书”,实际上传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之意。但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流露出。“南山归敝庐”可见只是出于无奈。

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表面上写自己因为无才被明君嫌弃,实际上孟浩然不但是饱学之士,更有匡世济国的报负,一直自恃甚高,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认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因此,“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词,不排除含有谀美的用意,说明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口中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表达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发现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自然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正是因为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既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又使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意双关,既表现客观环境的空虚,又表现诗人自己心中的空虚感。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语意双关,逐层递进,形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意思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岁暮归南山的注释译文

意思: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出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

原文: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扩展资料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

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

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百度百科-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当年因为一首诗断送了仕途,这首诗究竟是什么?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孟浩然因为一首诗断送了自己的仕途。这首诗就是《岁暮归南山》,因为他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让君王听了以后比较生气,所以孟浩然从此与仕途无缘。

我们都知道,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出自于唐代,就比如说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可以说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朝代,在古代的时候,但凡有文采,有能力的人都当过官,就比如说,李白,还有杜甫,白居易等人他们都曾经为朝廷服务过,但是有一个诗人,他的名气一点都不比李白,杜甫等人差,但是他的一生却没有做过官,这个人就是孟浩然。早年的时候,是因为孟浩然不屑于做官,但是后来受到了朋友的提示,也想要发展一下仕途,那个时候的孟浩然已经三十九岁了,他信心满满的去参加考试,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没有考中,他非常的懊悔,心中很苦闷。

想当初年轻的时候,孟浩然也曾参加过科举,那个时候他写出来的诗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可是这一次却落榜了,后来孟浩然想了一个办法,既然考试不行,那就试一下舆论的力量吧,先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网红,他写的诗很好,很快孟浩然就出名了。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孟浩然和君王碰面了,君王也听说过孟浩然的名声,对他很是欣赏,并且让他现场作诗一首。孟浩然想了一会儿,做了一首诗,《岁暮归南山》。

正是因为这首诗,竟然让君王非常的生气,甚至还断送了他的仕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孟浩然的这首诗其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的整首诗都是表达的一种自怨自艾的苦闷心情,而?不才明主弃?,更是让君王理解成,孟浩然被明主抛弃了。君王当时很生气,他说自己并没有抛弃过孟浩然,可是却被孟浩然污蔑。本来孟浩然只是表达一下谦虚,但是君王听完后很生气,惹恼了君王,孟浩然的仕途也就算彻底的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