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釜底抽薪散-釜底抽薪
tamoadmin 2024-11-03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釜底抽薪的薪是指柴的意思。釜底抽薪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成语释义:《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
成语釜底抽薪的薪是指柴的意思。
釜底抽薪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
成语释义: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成语探源: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釜底抽薪成语解释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军事上是指从根本上打败敌人的谋略。
一、拼音
釜底抽薪的拼音是:fǔ dǐ chōu xīn。
二、出处
1、明·戚元佐《议处宗藩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2、叶圣陶《城中》:“这当然可以,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三、近义词
1、抽薪止沸
(1)拼音:chōu xīn zhǐ fèi。
(2)释义:抽去锅底柴薪,以止息锅内汤液的滚沸外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2、破釜沉舟
(1)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2)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
四、反义词
1、扬汤止沸
(1)拼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2)释义: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图阻止住沸腾。比喻不成功的补救办法,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2、负薪救火
(1)拼音:fù xīn jiù huǒ。
(2)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使灾害扩大。
(3)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釜底抽薪造句:
1、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直击太微垣星尊,才是消除危险的根本之道。
3、唯有釜底抽薪地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4、房地产价格的崩毁对于许多依赖以在房屋中拥有股份作为抵押的企业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5、调节信贷业务走出繁荣到崩溃的怪圈,从房地产泡沫中釜底抽薪,对于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两篇报告都表示,这不是监管的主要目的。
釜底抽薪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成语:釜底抽薪
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简拼:fdcx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近义词:抽薪止沸
反义词:火上浇油、沸汤沸止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釜底抽薪 成语接龙
顺接:薪传有自 薪储之费 薪尽火传 薪尽火灭 薪桂米珠 薪桂米金 薪烬火传 薪贵于桂
顺接:抱火卧薪 抱火厝薪 抱火寝薪 杯水舆薪 杯水车薪 不见舆薪 尝胆卧薪 尝胆眠薪
逆接:尘鱼甑釜 沉舟破釜 焚舟破釜 黄钟瓦釜 臼中无釜 雷鸣瓦釜 鱼游沸釜 鱼游燋釜
逆接:釜中之鱼 釜中游鱼 釜中生尘 釜中生鱼 釜底抽薪 釜底枯鱼 釜底游魂 釜底游鱼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我带来的釜底抽薪的.解释及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釜底抽薪
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举例造句:当电脑被病毒侵入时,他果断地切断电源,真可谓釜底抽薪啊。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釜底抽薪啥意思
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成语解释:釜:锅;薪:柴草。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釜底抽薪”。
成语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成语故事
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
枚乘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
又说:“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但总有有用的时候;背弃信义和道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 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
成语出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成语例句: 如今有个 道理 ,是“ 釜底抽薪 ”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注音: ㄈㄨˇ ㄉㄧˇ ㄔㄡ ㄒㄧㄣ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 抽薪止沸 抽去锅底柴薪,以止息锅内汤液的滚沸外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的反义词: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恼怒或助长事态发展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浇油。《元曲选?陈州粜米》 沸汤沸止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ake out burning wood from under the pot
日语翻译: かまの下(した)から薪(まき)を取り去(さ)る。〈喩〉根本的(こんぽんてき)に解决(かいけつ)する
其他翻译: <德>das brennholz unter dem kessel herausiehen,um das siedende wasser zur ruhe zu bringen<法>prendre des mesures radicales
成语谜语: 水开了就关火
读音注意: 抽,不能读作“zhóu”。
写法注意: 釜,不能写作“斧”;薪,不能写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