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英文成语典故-英文成语典故书籍
tamoadmin 2024-11-01 人已围观
简介典故出处:《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成语意思: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通用拼音:yīng yǒng wan qiang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英勇顽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做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英语翻译:brave and indo
典故出处:《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成语意思: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通用拼音:yīng yǒng wan qiang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英勇顽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做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英语翻译:brave and indomitable 成语例句:王朔《给我顶住》:「你还得机智灵活,英勇顽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守株待兔英文
——摘自余光中的《李白与爱伦坡的时差》
成语与格言,就像《天方夜谭》的瓶中巨灵,其魔力正在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 大致说来,成语的美学有三个条件:简洁、对称、悦耳。
英国有一句格言说:“简洁乃妙想之灵魂。”(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神思妙想,当如电光石火,一触即发,不可犹豫,不容修改,才肯定有力,一言九鼎。若是吞吞吐吐,翻来覆去,就显得只有寻思,未得结论了。凡是格言,必为整数,后面不能拖小数点。何况句子长了,就不好记,也就乏人引用,怎能流传久远?例如“一言难尽”,如果拖成“不是一句话就说得清楚的呀”,就散成一堆沙了。
第二个条件是对称。中国的方块字要营造对称之美,太理想了。对仗,正是中国文体的一大特色。大而至于一篇骈文,小而之于一首律诗、一副对联,都可以在对仗上做到尽善尽美。成语正是这种对称美学具体而微的最精致样品,口头笔下,每天供我们运用自如,真是中文最可贵的遗产,最通用的现金。例如,“门当户对”一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方块对方块,平平对仄仄,一抛一接,一呼一应,无论在意义上、文法上,还是在视觉上、听觉上都充分满足了我们的美感。又例如,古人论画,常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真是美极妙极。西方论画,无论是瓦沙瑞(Giorgio Vasari)的名著《意大利建筑、绘画、雕塑名家列传》或是德拉库瓦的《日记》,有这么生动、高雅的美文吗?
西方语文当然也可以追求对称之美,不过拼音文字长短不一,文法又多语尾变化,加以虚字夹缠其间,就算勉强对仗,也总不如中文这么灵活。例如,“张三李四”一词,接近英文的Tom, Dick and Harry,但是英文的人名有长有短,还夹了一个连接词,根本对不起来。就像“春夏秋冬”在中文是势均力敌的四个实字,用英文说却多出一个and来一样。英文成语里,勉强接近中文的对称句,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如,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Easy come, 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容易)/Two is company, three is none.(两人成伴,三人就乱——指夫妻关系)/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饶了棍子,宠了孩子)。其实这些句子仍然不如中文成语那么“门当户对”。
第三个条件是悦耳,也就是说来顺口,所以用字必须单纯,音调必须响亮。为了顺口,音调在响亮之外更要前呼后应,你抛我接。例如,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浅砍千次,巨橡不支)呼应全在押韵的strokes, oaks。又如,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乘早缝一针,到头省九针)呼应则在半谐音(assonance)的time, nine。再如,Neither rhyme nor reason.(不可理喻)则用头韵(alliteration)来互答。
英文所谓“四字语”(four-letter word)是指骂人的脏话。中文的脏话却是“三字经”。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词组(phrase)。“天下为公”、“无为而治”、“不可儿戏”、“大器晚成”,都不对仗,属前一类;“三长两短”、“千方百计”、“天经地义”、“花前月下”,前二字与后二字在意义、文法、音调上都形成对仗,属后一类。
在结构上,骈行的四字成语,往往将两组同义字或反义字拆开,交错搭配。例如“千军万马”,原意只是“千万军马”,极言其多,但拆开了交叉重组,便成对仗,而且平平仄仄,顺口悦耳,美学结构于是完成。如果拆开后配成了“千马万军”,就变成了平仄仄平,读不顺了,不成美学。同样,“千山万水”改成“千水万山”意义上并无差别,但平平仄仄的美学就破格了。所以后面这些四字成语都用这种原理形成:
“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年万代”、“千奇百怪”、“千头万绪”、“千辛万苦”、“千门万户”、“千真万确”、“千依百顺”、“千岩万壑”、“千丝万缕”、“千呼万唤”、“万紫千红”、“天长地久”、“天公地道”、“天昏地暗”、“天荒地老”、“男婚女嫁”、“郎才女貌”、“三从四德”、“三心两意”、“山长水远”、“山盟海誓”……
这样的组合该在千句甚至万句以上。这种音、义交错的对仗句式,令人想到西方作曲的“对位法”。不过,中文四字成语的结构,有时并非音、义兼顾,而且重音轻义。例如“山明水秀”一句,水当然可明也可秀,而山,怎么会明呢?可见为了顺口,有时竟会放过逻辑。“红男绿女”也是如此。通常红色会联想到女性,所以有“红颜”、“红粉”、“红袖”、“红妆”、“红楼”、“绯闻”、“桃色”等词。此地却将“红”字安排给男性,无他,只因“红”、“男”都是平声罢了。另有一句更是四字成语的异数,那便是“乱七八糟”。姑且不论平仄,即论词属,原本也该“乱七糟八”或“七乱八糟”;竟云“乱七八糟”,真是乱七八糟了。
中文成语虽以四字句为常态,也不乏较长的句法。例如五字的“无巧不成书”、“物以稀为贵”。又如六字的“无所不用其极”、“神不知,鬼不觉”。七字句最多,因为可用诗中名句,甚至杯筊的签诗也是七言:俗话便多“真金不怕火来烧”、“不到黄河心不”之句。至于八言,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还是以四字句为基调。
新文学改用白话,不再写文言,但是文言的智能与语法却靠数以千计的成语保留了下来,像一笔丰富的遗产,不用交税,也无须兑现,口头笔下,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金。
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我们很难想象,一篇文章能完全不用成语,因为那样的文章必然累赘冗长;也难以想象一篇文章每逢紧要关头,只会用成语来应付,因为那样的作家只能靠古人来思想,拾古人的牙慧。满口成语的人似乎油嘴滑舌,反之,绝口不用成语的人却要费许多唇舌。大凡够格的作家,都会酌量地驱遣成语。
“惟成言之务去”,是散文大家韩愈的主张。 敏捷的作家要活用成语而不拘泥于成语,就应该悟出如何因势导势,借力使力,以我之四两,拨彼之千斤。 活用成语,就如向传统借本钱,加些巧力,来赚创造的利息,其妙正如活用典故,务必化古为今,推陈出新。如此移花接木,读者见了,似曾相识,就如见到熟人的孩子,认得出很像他父亲,却另有自己的几分可喜。
这种戏拟的手法,英文叫作parody,王尔德乃其中高手。我曾举英文成语,说婚后的日子,“两人成伴,三人就乱”(Two is company, three is none)。王尔德却戏言三角关系之妙,竟说“三人才有伴,两人不作算”(Three is company, and two is none)。他讽刺婚姻,又说“离婚乃天作之分”(Divorces are made in heaven),而夫妻当众调情是“干净内衣当众洗”(Wash one's clean linen in public)。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曾有人加上一字,成了“仲夏夜之梦遗”,真是调皮,却无法英译。美国诗人吉尔默(Joyce Kilmer)写树的名句“Poems are?made by fools like me, /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ee”被谐诗鬼才纳许(Ogden Nash)轻轻一扭,就成了妙趣:“Poems are made by fools like me, /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io.“树”一扭成了“三重奏”,原来是影射圣三位一体(The Trinity),十分好笑。
我翻译王尔德的喜剧《不可儿戏》,碰到过这么一段话:You should get married. A misanthrope I can understand—a woman thrope, never!这是劳**劝蔡牧师结婚的一段话,不幸她咬文嚼字,把misogynist(憎恨女性者)误说成woman thrope,却妙在与前文的misanthrope同一格式。如果我不求变通,只将就直译成“一个厌世者我可以了解——一个厌女者,决不!”听众一定茫然。结果我乞援于中文的四字成语格,把英文的名词变通为中文的短句:“一个人恨人类而要独善其身,我可以了解——一个人恨女人而要独抱其身,就莫名其妙!”“独善其身”原为成语,“独抱其身”却是将“抱独身主义”的意思注入“独善其身”的语法而得来的。《不可儿戏》里另有一处,两个好友谈到乡下生活;亚吉能问乡下来的杰克,在乡下他逗什么样的人开心,杰克轻描淡写地答道:O neighbors, neighbors.我的中译仍然要靠自然而又好懂的四字成语。所以我译成:“哦,左邻右舍呀。”如果直译成“哦,邻居邻居”就太奇怪了。
该剧又有一处,巴夫人盘问追求她女儿的少年:“我一向认为,有意结婚的男人,要么应该无所不知,要么应该一无所知。你是哪一类呀?”杰克犹豫了一下说:“我一无所知。”前一句的原文是……should know either everything or nothing,后一句则是I know nothing。如果译成“应该什么都知道或什么都不知道”,就太啰唆、太稚嫩了。足见对付英文或其他西文的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还得动用中文的短句,尤其是简洁有力的四字成语。
我有一本近著,书名《含英吐华》,评论的正是英文作品应如何中译,但其四字句法却本于成语“含英咀华”。我只改了一个字,原句的“英、华”就变成了英文与中文:进口的是英文,出口时却是中文了。所以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我另有一本书,名叫《井然有序》,收集的都是为他人所写的序言。这四字成语原封不动,但“序”字的意思却扩大了。我的散文集《日不落家》,书名所套的“日不落国”之句,不是中文成语,而是一句英文,说大英之为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阳光照处,必有英属领土。一九九七年我家四个女儿,分别住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比利时,而我们夫妻住在台湾,所以我们余家也称得上是“日不落家”了。
此外,我的书名有四字成语架式的,尚有《五陵少年》、《白玉苦瓜》、《青青边愁》、《分水岭上》、《春来半岛》、《隔水观音》、《隔水呼渡》、《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多部。这四字句型,可说已经成为我书名的常用格式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曾回顾自己的文体诗风,发现这四字句法,不论是单行或骈行,对我的语言风格都颇有贡献。我曾说自己的语言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意思是用白话作基调,而酌用文言来变调,来调整弹性、速度、口吻与场景。 所谓文言,不必高古深奥,但求稳健精简,不必华辞丽采,但求言不虚发,辞无浪费。
例如《白玉苦瓜》的最后几行:
……一只仙果
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千眄万睐”是四字成语的新铸,形容玉匠在真苦瓜与玉雕苦瓜之间反复比对,务求将苦瓜的灵魂注入白玉。最后两行的“是瓜而苦”与“成果而甘”,必须用文言无可再简的句法,来逼出“生命赖艺术以升华”的信念。而此一生以之的信念,更有赖“瓜、苦、果、甘”四个字交相呼应的对仗与双声,才能坚持而达到结论。如果依一般新诗的稚嫩句法,把最后两行写成:“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一只苦瓜/被永恒引渡,变成了甘果”也算不错了,但与文言的四字句法相比,就显得太松、太浅了。
中国诗的句法始于四言之端庄,历经五言与七言之奇偶交错,相反相成,而终于长短句之伸缩多姿。但源头这四字典型始终不衰,不但在七言诗中成为稳定大局的句头,而且在四六骈文中高踞联首,甚至在单行的古文中也往往成为压阵的语法。
一位现代作家,无论是要利用它、革新它,或是避免它,都不能不懂它在中文语法上的重要地位。在我自己的散文之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语型、句法。
早期我的散文兼容英文句法,单行多于骈行,较少四字成语或四字句型。后期则有意“去英文化”,不但句子较短,而且骈散交错,因此四字字型增多。评论我散文的学者,不少人肯定我的后期而质疑我的早期,恐怕这也是一大原因。
早期的我,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后期的我,已成为唐僧的徒弟了。早期飞扬跋扈,不知为谁而雄。后期似乎“雅驯”多了,却也太“驯”了吧。
以下且从我前后期的文章里,各引一段作为对照:
题目的现代化,是今日中国作家早该注意的问题之一。一个真正敏感的作家,应该将他纤细的触须,伸到艺术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无法想象,一篇洋溢着现代精神的作品,居然肯戴上一顶发霉的帽子。
——摘自《论题目的现代化》,一九六三年
幸蕙遍读吾诗,发而为论,三年有成,即将出书,索序于我……幸蕙选诗,不尽“唯名是从”,往往反而“蕙眼独具”,会挑出一些评家很少注目的“冷作”或未及注目的新作,令我惊喜。
——摘自《悦读陈幸蕙》,二○○二年
四字成语或四字句型,盘踞中文已久,不但下笔好使,更且出口畅顺,已经成为语法的一大基调,何况其中还有不少迄为民族智慧或民俗世故的载体,有些来头很大,有些出处不明,所以不但读书人善于驱遣,就算江湖市井之流也会引用几句。
身为作家如果不善驱遣成语,或是会用的成语十分有限,下笔怎能左右逢源?但另一方面;如果他不会自铸新词、自创佳句,遇到紧要关头,只会依靠几句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陈腔老套而不能自拔,就始终近不了创作。
真正的高手应该把成语用在刀刃上,将旧句引出新意,或是移花接木,将旧框嵌入新字,变出新趣。如此,才能激发民族语言的生机,使其长保活泼、生动。
至于成语与各种文类的关系,也值得讨论。大致说来, 诗贵独创,可以利用四字语法来求变求新,但不宜原封照搬。 小说的对话依人物的身份可酌用成语或俚语,但叙述的部分应加区别。戏剧的台词求其顺口易懂,不妨用些简洁而响亮的成语;抽象而生硬的名词,最宜用成语短句来化解。散文乃直接对读者发言,就像斯文人从容不迫的谈吐,用些成语当然可以,但是像斯文人的谈吐富于机锋或谐趣,也不妨把成语变成新腔。论文乃学者在发言,宜乎字斟句酌,所用成语应求其高雅端庄,即使引经据典,骈行偶对,亦无不可。杂文以短小精悍取胜,最忌扯淡费辞,多用成语不妨。童话最忌世故,应力戒成语。译文多用成语,就会失去原文风味;像“朝秦暮楚”、“暗度陈仓”一类来自典故的成语,尤不可用。
两百个成语以及英文翻译
守株待兔英文trust foolishly to chance and luck。
守株待兔意思: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启发: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努力才能有好结果。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了,农民看到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如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成语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但是一直没有意外之财,每天过着一样的生活。
人生里总会有一点好运气,终于,奇迹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今往后,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在那被兔子撞上的树根,等着下一个兔子来撞。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英文版?
成语以及英文翻译如下:
晴天霹雳 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
浑水摸鱼 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
轻如鸿毛 as light as a feather
空中楼阁 castle in the air
破釜沉舟 to burn the boat
如履薄冰 to be on the thin ice
守口如瓶 as dumb as an oyster; as silent as the graves; as close as wax
一贫如洗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健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
血流如注 to bleed like a pig/to wake a sleeping dog
打草惊蛇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to paint the lily
画蛇添足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雪中送炭 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
爱屋及乌Love?me,?love?my?dog.
百闻不如一见Seeing?is?believing.?
笨鸟先飞A?slow?sparrow?should?make?an?early?start.?
不眠之夜white?night ?
既往不咎let?bygones?be?bygones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Gold?can\'t?be?pure?and?man?can\'t?be?perfect. ?
金玉满堂Treasures?fill?the?home?
脚踏实地be?down-to-earth ?
脚踩两只船sit?on?the?fence ?
扩展资料: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参考资料:
按图索骥英语成语故事
⑴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1)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英文版扩展阅读
守株待兔
成语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战国 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
成语用法:守株待兔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成语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成语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成语例子: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⑵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动画
成语: 守株待兔
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的兔子。
举例造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拼音代码: szdt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通达权变
灯谜: 柳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英文: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故事: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动画网址网页链接
⑶ 英语版中国成语故事
江郎才尽
Southern Dynasties of Jiang Yan, word Wen-tung, when he was young, became a Dingdingyouming writer, his poems and articles at the time received high acclaims. However, when he is getting older, he has not previously written an article good, but a lot of setbacks. His poems written in prosaic; and pick up a pen-yin grip for a long time, still can not write a word, the occasional inspiration came; poem written, but the textual Kuse, content, plain were pletely useless. So some people to legend, once a boat parked in Chan Jiang Yan-Ling Monastery river and dream of a self-named Zhang Jingyang person; to his followers repay a silk, he would arrest a few feet from her, he is also silk. Thus, his article there will be no wonderful. It was also legend; once the rule of Jiang Yan in the booth sleeping too; dreamed that a person claiming to Guo Pu, walked over to his side, his claim to the pen, said to him: "Man Michie, I have a pen in your place has been a long time, and now should be able to give it to me the bar! "Jiang Yan heard, they dig out from his arms, he is also a five-color pen. Reportedly Since then, Jiang Yan on Evans exhausted and could not write the article in any good.
Jiang Yan's talent has not really run out, but he was an officer after the one hand, as the Chief busy, on the other hand also because of career proud of, without their own write, to sweat, they did not write the. Over time, the article will bring out less, lacking in talent. (Excerpt from "Practical Writing" 1995 No. 8 "I hope," Jiang "was not exactly")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⑷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350字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⑸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50——100字左右)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5)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英文版扩展阅读
守株待兔
成语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战国 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
成语用法:守株待兔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成语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成语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成语例子: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⑹ 现代版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版得到成功的侥幸心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的兔子。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正音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辨析~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英译waitfainswithoutpains
⑺ 中英文版成语故事书。
广州市北京路科技图书馆有得卖!成语典故
⑻ 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 贝瓦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⑼ 小学一年级英汉双译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民自己沦为了宋国的笑柄。
英文翻译
During the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 many people lived on farming. One day, a farmer found that a hare bumped against a stump and died because it ran so quickly that it did not see the stump. That a hare bumped into the sump was less likely to happen again. However, the farm chose to sit near the stump,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 instead of farming to make a living. Eventually, the farmer starved to death.
Waiting for him
按图索骥
解释: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自:《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示例:每见一班~者,多失于骊黄牝牡。 ◎明·赵汸《葬书问对》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事物
出 处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从子瑛》诗:“隔竹引龟心有想;按图索骥术难灵。”
例 句
工具书中索引的作用,就在于能让人~,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资料。
近义词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按图索骏 照本宣科
反义词
无迹可寻
典 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